一、坐標系統簡介
臺灣地區目前存在四種坐標系統測量成果,分述如下:
【一】地籍坐標系統:
係指由日治時期設於臺中公園內之89號主三角點為坐標原點起算,以平面直角坐標方法推及全臺,用於測繪地籍、水利及農林機構測量成果,地籍點位之測量坐標成果係 以「間」為單位。1間=1/0.55公尺,1公尺=0.55間。另澎湖地區係以馬公(主881)為原點。
【二】陸地測量系統:
為軍方製圖使用,係以南投埔里虎子山之一等天文點為原點,按大地測量天文觀測及三角測量方法依一、二、三、四等施測,並計算各點之大地位置(經緯度及方位角)。 上開二者雖因系統不同,施測時間亦有前後,但在地籍點之主三角點系與軍方之三角點位置相同(同標石),因此內政部在57年會議決議重新改算成果列出2種坐標以便應用。民國59年完成改算並公布「 臺灣省三角點成果表」。該系統採用之測量基準如下:
1.參考橢圓體採用1924年國際地球原子(海佛特原子),其數值為:
長半徑:a = 6378388公尺
短半徑:b = 6365911.94613公尺
扁 率: f = 1/297
2. 大地基準點以南投縣埔里鎮之虎子山一等三角點起算:
經度λ = 120o58’25.975" E
緯度φ = 23o58’32.340" N
對埔里基南之方位角α = 243o47’21.611"
3. 地圖投影:
採用國際橫梅氏投影六度分帶坐標系統(UTM)。
【三】TWD67坐標系統:
內政部有鑑於地籍坐標系統之控制點損壞及遺失率嚴重,為增進土地效用、提高精度,並重新地籍整理,遂於民國65年辦理臺灣地區三角點檢測暨平差計算並連測澎湖地區,於 民國69年完成並編製公布「臺灣地區三角點成果表」。該系統採用之測量基準如下:
1. 參考橢圓體採用1967年國際地球原子,其數值為:
長半徑:a = 6378160公尺
短半徑:b = 6356774.7192公尺
扁 率: f = 1/298.25
2. 大地基準點以南投縣埔里鎮之虎子山一等三角點起算:
經度λ = 120o58’25.975" E
緯度φ = 23o58’32.340" N
對頭拒山之方位角α = 323o57’23.135"
3. 地圖投影:
採用橫梅氏投影經差二度分帶
【四】TWD97坐標系統:
內政部於69年公布檢測之控制點陸續遺失、毀損情形嚴重,各單位因業務需要,零星補建,缺乏整體規劃,且精度不一。故為建立完整、統一、高精度之基本控制點系統,自 民國82年度起應用高精度全球定位系統測量技術,迄86年止共建立8個衛星追蹤站及105個一等衛星點及621個二等衛星點,以內政部87年3月17日台(87)內地字第8781107號函及內政部87年11月2日台(87) 內地字第8778548號函提供各界應用。該系統定名為一九九七臺灣地區大地基準,簡稱TWD97,採用之測量基準如下:
內政部 87年3月17日台(87)內地字第8781107號函
內政部87年11月2日台(87)內地字第8778548號函
1. 採用國際地球參考框架(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 ,簡稱ITRF)。ITRF為利用全球測站網之觀測資料成果推算所得之地心坐標系統,其方位採國際時 間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e I’Heure 簡稱BIH)定義在1984. 0時刻之方位。
2. 參考橢球體採用1980年國際大地測量學與地球物理學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 簡稱IUGG)公布之參考橢球體(GRS80),其橢球參數如下:
長半徑: a = 6378137公尺
扁 率: f = 1/298.257222101
3. 地圖投影:採用橫梅氏投影經差二度分帶。
4. 地籍坐標系統及TWD67坐標系統因早期測量技術及點位遺失率高等因素影響,於進行後續加密控制測量時,常發現較大之網形張力,影響成果精度。且民國88年九二一大地 震後,中部地區三角點多已位移,無法再提供應用,內政部遂以90年5月2日台內地字第9060856號令發布關於地籍測量實施規則第四條之測量基準,採用TWD97系統。
內政部90年5月2日台(90)內地字第9060856號令
5. 一九九七坐標系統2010年成果(TWD97[2010] ):
自內政部87年公布衛星追蹤站及各級控制點TWD97坐標已歷經10餘年,有鑑於臺灣地區位於地殼板塊碰撞劇烈地帶,部分地區點位已產生明顯位移,致套合引用有實務上困難, 無法符合目前測繪作業之精度需求,故針對大地基準及坐標系統是否變動或更新等議題,由內政部於98年10月起邀集專家學者召開「大地基準及坐標系統更新維護機制」會議討論,確認點位成果及基準 框架繼續採用一九九七坐標系統(TWD97)內政部於101年3月30日台內地字第1010137288號公告大地基準及 一九九七坐標系統2010年成果(簡稱TWD97[2010])。其測量基準定義均與TWD97相同,惟套合至 國際固定站之2010.0時刻成果。
內政部101年3月30日台(101)內地字第1010137288號公告
6. 0206花蓮地震後基本控制點測量成果(TWD97[2010] ):
107年2月6日深夜11點50分,臺灣東部花蓮地區發生芮氏規模6.26的地震,其中花蓮市最大震度達到7級,造成地表最大位移量約達45公分,對花蓮地區基本控制點成果精度造成影響。為符國土測繪法及相關子法所規定基本控制點精度,本中心協調花蓮縣政府及花蓮地政事務所,共同規劃於該地區進行基本控制點檢測,據以維護我國大地基準,提供高精度控制點空間資訊予各界測繪相關業務使用。
內政部107年4月20日台內地字第1071302871號公告
7. 一九九七坐標系統2020年成果(TWD97[2020] ):
自內政部101年公布衛星追蹤站及各級控制點TWD97[2010]坐標成果已逾8年,有鑑於臺灣地區位於地殼板塊碰撞劇烈地帶,部分地區點位已產生明顯位移,致套合引用有實務上困難,無法符合目前測繪作業之精度需求,故針對大地基準及坐標系統是否變動或更新等議題,由內政部於109年4月16日邀集專家學者邀集專家學者與各直轄市、縣(市)政府代表召開研商會議,決議採用國際地球參考框架ITRF2014,解算一九九七坐標系統(TWD97)之2020年成果,內政部於109年8月10日台內地字第1090263608號公告大地基準及一九九七坐標系統2020年成果(簡稱TWD97[2020])。其測量基準定義均與TWD97相同,惟套合至國際固定站之2020.0時刻成果。
內政部109年8月10日台內地字第1090263608號公告
8. 111年度花東地區震後基本控制點檢測成果(TWD97[2020]):
111年9月17日21時41分及18日14時44分於臺東縣關山鎮及池上鄉發生芮氏規模6.4及6.8地震,造成花蓮縣瑞穗鄉至臺東縣臺東市範圍內地表產生位移。9月17日關山地震造成GNSS連續站位移量最大約17公分,9月18日池上地震造成GNSS連續站位移量最大約87公分,對花東地區基本控制點成果精度造成影響。為符國土測繪法及相關子法所規定基本控制點精度,本中心於111年9月30日至12月20日辦理基本控制點檢測,據以維護我國大地基準,提供高精度控制點空間資訊予各界測繪相關業務使用。
內政部112年5月1日台內地字第1120262551號公告及111年度花東地區震後基本控制點檢測成果說明
9. 111年度東沙島控制測量成果(TWD97[2020]):
內政部為辦理東沙島測繪相關工作,交本中心於111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期間辦理東沙島控制測量工作,提供東沙島控制點TWD97[2020]成果供各界參考使用。
內政部112年5月1日台內地字第1120262551號公告及111年度東沙島控制測量工作成果說明
10. 112年度離島基本控制點衛星定位測量成果(TWD97[2020]):
內政部交本中心於112年03月06日至112年07月06日期間辦理澎湖、金門、馬祖、綠島及蘭嶼等離島控制測量工作,提供離島控制點TWD97[2020]成果供各界參考使用。
內政部113年3月27日台內地字第1130261182號公告及112年度離島基本控制點衛星定位測量成果
11.113年臺中、南投、宜蘭及花蓮地區震後基本控制點衛星定位測量成果(TWD97[2020]):
113年4月3日7時58分於花蓮近海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且後續於同月22日7時起於花蓮地區發生多起餘震,震度達4級以上,及23日凌晨發生2次芮氏規模6以上地震,累積造成花蓮縣內地表顯著位移。4月3日主震造成GNSS連續站位移量最大約45公分,22日持續餘震造成GNSS連續站位移量最大約19公分,對花蓮地區基本控制點成果精度造成影響。為符國土測繪法及相關子法所規定基本控制點精度,國土測繪中心於113年5月27日至6月11日辦理基本控制點檢測,據以維護我國大地基準,提供高精度控制點空間資訊予各界測繪相關業務使用。
內政部113年7月26日台內地字第1130264155號公告及113年臺中、南投、宜蘭及花蓮地區震後基本控制點衛星定位測量說明
二、臺灣省三等控制點補建、新建作業(84年至92年)
【一】計畫緣起:
臺灣地區之控制點係日治時期布設,計完成一、二、三、四等三角點7,903點,因天然災害、地形及地物變遷,遺失損毀嚴重,由於各單位零星補設、缺乏整體規劃,精度不一 ,本中心為整合現有控制測量成果,乃訂定計畫全面辦理臺灣地區三等控制點補建、新建工作。
【二】計畫內容:
1、台灣省控制點補建、新建五年計畫
執行時間:自84年度起至88年度止,分5年實施。
辦理地區:基隆市、台北縣、桃園縣、新竹縣市、苗栗縣、台中縣市、嘉義市、嘉義縣(西半部)、台南縣市等地區。
工 作 量:三等基本控制點1,967點。
2、台灣省控制點補建、新建後續計畫:
執行時間:自89年度起至92年度止,分4年實施。
辦理地區: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東半部)、高雄市、高雄縣、 澎湖縣、屏東縣、台東縣、花蓮縣、宜蘭縣及福建省金門縣、連江縣等地區。
工作量:三等基本控制點2,500點。
【三】作業流程:
【四】執行情形:
台閩地區三等控制點補建、新建工作,係採用GPS衛星定位測量施測,至九十二年度已全面辦理完成,合計總補建、新建點數為4,710點。
【五】實施效益:
1、整體規劃測設基本控制點,提升控制測量成果之一致性。
2、補建、新建三等控制點,點位密度方便日後引用。
3、建立「控制點資料庫管理系統」統一管理測量成果,提供各界查詢引用,達到資源共享之目的 ,進而奠定國土地理資訊系統之基礎。
4、美化控制點並加強宣導保護控制點觀念,達到點位永久保存之目的。
【六】成果統計:
成果統計
三、臺閩地區三等控制點管理維護作業(93年至96年)
【一】計畫緣起:
鑑於臺灣地區三等控制點補建、新建工作已於 92 年度全面辦理完成,新的國家基本控制測量框架已建立完成。為有效管理各級基本控制點,配合內政部一、二等衛星控制點、 水準點及重力點檢測,辦理三等控制點檢測作業,以維護完整且高精度的國家坐標系統。
【二】計畫內容:
1.配合內政部「國家基本測量發展計畫」自93年度起至96年度止,計分4年辦理完成臺灣地區三等控制點及三等控制點補建、新建作業中連測之各級三角點,辦理範圍以縣市為 實施單位,並將相鄰縣市合併辦理為原則。
2.本計畫配合臺灣地區三等控制點及各級三角點檢測作業週期採每5年辦理一次原則,作業所需經費依法定預算程序編列支應。
3.有關各年度辦理地區之規劃,係配合本中心「臺灣省控制點補建、新建五年計畫(84-88年度)」及「臺灣省控制點補建、新建後續計畫(89-92年度)」辦理地區及時程, 以臺灣西部平原精華區為最優先考量,依次為高屏及東部的蘭陽平原、花東縱谷區及離島地區。惟其中離(外)島地區之澎湖縣及福建省金門縣、連江縣地區,因受限於經費核定額度,且經評估考量係 屬地殼變動較不明顯之地區,暫不納入本計畫辦理清理檢測工作,故計畫辦理管理維護作業總點數調整為4,537點。
【三】工作項目:
1.研訂基本控制點管理維護作業要點。
2.辦理本中心測設三等控制點檢測。
3.辦理三等控制點補建、新建作業中連測之各級三角點檢測。
4.辦理衛星定位測量平差計算訓練。
5.研訂基本控制點成果供應規定。
6.辦理基本控制點資料庫建置管理與維護更新。
7.辦理建置基本控制點即時性通報系統。
執行情形:
自93年度起陸續規劃辦理,至96年度止,本計畫計已完成臺灣本島22個縣市三等控制點管理維護作業,合計辦理清理點數為6,146點,補建點數為543點,檢測點數為5,083點。 各年度規劃辦理地區如下:
年度 |
辦理地區 |
三等控制點(點數) |
93 |
基隆市
台北市
台北縣
桃園縣
新竹縣
新竹市 |
899 |
94 |
苗栗縣
台中縣
台中市
南投縣 |
834 |
95 |
彰化縣
雲林縣
嘉義縣
嘉義市 |
969 |
96 |
台南縣
台南市
高雄市
高雄縣
屏東縣
台東縣
宜蘭縣
花蓮縣 |
1,835 |
【五】具體效益:
1.維護完整、統一且高精度之基本控制點坐標系統,作為國家建設之基礎,以利國土永續發展。
2.避免各機關零星補設基本控制點,節省經費、人力與時間,提升國家競爭力。
3.落實推廣衛星定位測量技術,提升資料計算處理作業能力,確保測量成果品質。
4.透過網際網路即時性查報機制,建立完整之基本控制點資料庫,提供精密詳實之基本控制點資料,服務各界使用。
四、全國性e-GPS衛星定位基準站即時動態定位系統建置作業
GPS衛星定位測量技術自民國80年代引進國內,不斷研究其能力及使用領域,從最早期單機單點定位,很快即以多機多點同時接收衛星訊號,以差分方式消除共同誤差而提升精 度,乃至以即時動態方式做進一步運用。近年來,由於網際網路及無線數據通訊傳輸技術蓬勃發展,GPS衛星定位測量方法及成果資料之計算處理,已由後處理演進為近即時性之定位模式。GPS即時動態 定位技術具有操作簡便、施測快速及可達公分級精度等優點,但因受限於定位系統誤差及無線電通訊距離與干擾影響,使得移動站與基準站間之距離,僅限於數公里範圍,方能獲得公分級精度。本中心 為提供多目標定位服務及加值應用,降低主站布設密度,已規劃透過網際網路高速、寬頻之數據傳輸技術,於95年度完成建置全國性e-GPS衛星定位基準站即時動態定位系統,就其連續定位觀測資料,建 構區域性定位誤差內插模式,並配合虛擬基準站即時動態定位技術(VBS-RTK),獲得高精度的定位成果,提供多目標定位服務及加值應用。
透過全國各地所建置之78處衛星定位基準站每天24小時每1秒鐘連續接收GPS衛星資料,即時傳回位於臺中市黎明辦公區的控制及計算中心,進行資料自動化處理後,目前在臺 、澎、金、馬任何地點只要可以GPS衛星接收儀同時接收5顆以上GPS衛星訊號,都可以全天候經由整合封包無線電服務技術(GPRS)或其他無線上網方式,在極短的時間內,依使用者需求,獲得公分級精 度等級的即時動態定態定位服務。
「全國性e-GPS衛星定位基準站即時動態定位系統」不僅是國內第一套完整涵蓋全國範圍且可達公分級精度的即時性動態衛星定位系統,另其基於空間位置資訊(Location Based)之多功能、多目標使用的特性,除可直接作為訂定國家測量基準、長期維護國家坐標系統等測繪事務使用外,亦可輔助進行地震測報、地殼變動及其他地球科學之研究與應用及輔助相關公務部門 加速建置完成各類國家級基礎資料庫,提升國家競爭力。
本系統多功能、多目標之即時動態定位特性,將廣泛地被應用於社會民生、救災防護、導航監控及各類科學研究等領域,如警政、消防及救災應用,勤務派遣、災區監控與事 故管理功能;管線規劃、施工管理、樁位測定與放樣;對於失聯老人、兒童及某些弱勢族群協尋;甚至在其他交通、水利、農林、經建、國防、環保、海巡等之空間資訊輔助決策與動態監測等加值應用 。
【一】系統規劃及建置:
1.92年系統規劃設計及測試分析。
2.93年建置臺灣北部地區衛星定位基準網及建置控制及計算中心。
3.94年建置臺灣南部地區衛星定位基準網、成立北區及南區應用研發中心及網路DGPS差分及VBS-RTK定位成果測試。
4.95年建置離(外)島地區衛星定位基準網及建置入口網站管理系統。
5.96年系統整合及營運測試及標準制定(含文件)。
6.98年建置使用者線上監控及管制系統與電子收費平臺。
7.99年建置客戶服務平臺、基準站報修管理系統及異地備援系統。
【二】系統營運期程:
1.97年試辦營運。
2.98年正式營運。
3.99年簡化服務申辦流程。
4.102年1月1日實施第2階段會員資格開放,並再次簡化服務申辦流程。
5.102年至103年進行系統現代化升級作業,逐步將軟硬體升級為雙星系統(GPS+GLONASS)。
6.103年9月1日e-GNSS即時動態定位系統正式營運
7.108年10月1日開始提供全星系定位服務
【三】e-GPS即時動態定位系統正式營運啟用
1.本中心為使e-GPS即時動態定位系統各項服務能順利完善並兼顧國家安全,經邀請國家安全局、國防部及民間測繪業者代表召開會議後,於97年5月1日發布「內政部國土測繪 中心電子化全球衛星即時動態定位系統服務試辦要點」,開放與測繪業務有關之各級政府機關、公營事業機構、公私立高中(職)、大專院校、測繪業、測量技師事務所、工程技術顧問公司、測繪儀器 業者及其他法人團體學校及機關(構)上線申辦各類服務。試辦期間已提供3,895站日之基準站觀測資料及176個單位250組之即時性衛星定位系統授權,試辦營運成效良好。
2.為提供國內與測繪業務有關之機關(構)及學校使用高精度、高效率的動態定位服務,並全面供應基準站衛星觀測資料,本中心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已於97年12月30日訂 定發布「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電子化全球衛星即時動態定位系統服務供應要點」,自98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收費,提供各界使用本系統之即時定位服務系統各類服務,同時也正式宣告國內的測繪科技已 與國際同步邁向e化及行動化的嶄新時代。
3.因應各界對GPS定位需求日漸增加,本中心於101年8月30日邀集國安相關單位與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召開 「研商e-GPS即時動態定位系統服務第2階段開放暨基準站資源整 合議題」會議,獲致同意第2階段開放之具體結論,本中心依據結論於101年12月27日修訂「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電子化全球衛星即時動態定位系統服務供應要點」,並自102年1月1日起,開放登記有案之 公私立機關(構)或法人團體申辦會員註冊,同時簡化申辦程序,並取消各類服務須事先個案申請及僅能分區使用之限制,擴大系統應用領域。
4.為提升系統定位效能,本中心逐年編列預算,汰換系統相關軟硬體,進行系統現代化更新作業,於103年更新完竣。103年9月1日將e-GPS即時動態定位系統正式更名為e-GNSS即時動態定位系統,並配合修訂系統服務供應要點,全面將系統服務由GPS單星服務升級為GPS+GLONASS雙星服務。108年10月1日再升級開始提供全星系定位服務(GPS+GLO+GAL+BDS+QZSS)。
有關e-GNSS即時動態定位系統之原理、組成架構及申請方式,請參考e-GNSS即時動態定位系統入口網站。
五、協助辦理加密控制測量及圖根測量作業
臺灣地區社會經濟急速發展,土地高度開發,舉凡政府推行重大工程建設,均須先行辦理控制測量,以作為土地規劃參據。依國土測繪法第5條第1項第1款規定,加密控制測量 業務之規劃、實施及管理為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掌理事項;另依行政程序法第19條第2項第2款規定,倘行政機關執行職務時,因人員、設備不足等事實上之原因,不能獨自執行職務者,得向無隸屬 關係之其他機關請求協助,準此,為維持國家坐標系統之一致性,本中心接受各機關請求協助辦理相關加密控制測量及圖根測量工作。經統計自87年度起至110年度止,協助辦理加密控制測量及圖根測量 業務共計134案,新設加密控制點計5,477點,圖根點計28,591點。
歷年協助辦理加密控制測量及圖根測量工作一覽表
111年度協助辦理加密控制測量及圖根測量工作一覽表(暫無)
六、基本控制點速度場管理維護作業(97年至99年)
鑑於臺灣地區位處歐亞大陸板塊及菲律賓海板塊劇烈碰撞地帶,對於地殼變動造 成基本控制點位移及坐標系統扭曲變形嚴重,因此應建立各級基本控制點位速度場模型,以分 析坐標系統受地殼變動之影響程度。本中心自 97 年度起配合內政部「國家測繪發展計畫」,採用 e-GPS 即時動態定位測量技術,統籌辦理全國三等精度控制點速度場測量,管理維護工作,計畫連續觀 測 3 年,藉由連續 3 年之數據及配合國內其他機關之資料,詳細建立臺灣細部地區之速度場資料庫,可有效維護 TWD97 國家坐標系統框架,更有助於相關圖資整合及確保人民土地權益。
本作業每個點位以每年觀測2次為原則,各年度辦理數量如下表,獲得臺灣本島平面及高程方向速度場變形圖如下圖,其中漸層圖係以各點位速度場資料內插為10〞×10〞之網 格繪製,並以箭頭長短表示各鄉鎮平均速度場量級,箭頭方向表示各鄉鎮平均速度場方向。
年度 |
期別 |
辦理數量(點數) |
97 |
1 |
4,234 |
97 |
2 |
4,064 |
97 |
3 |
1,639 |
98 |
1 |
4,028 |
98 |
2 |
4,208 |
99 |
1 |
2,657 |
99 |
2 |
3,984 |
七、基本控制點測量及管理維護作業
【一】99年度莫拉克颱風災區基本控制點檢測及補建作業
為了解災區基本控制點變動情形,儘速協助災區重建,內政部於98年交由本中心辦理莫拉克颱風災區基本控制點檢測及補建作業,採3小時GPS靜態觀測方式辦理,作業範圍包含 南投縣、嘉義縣(市)、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臺東縣及其外圍地區,總計清理基本控制點1,954點,補建135點(新埋設91點,共用其他單位點位44點),檢測1,681點,檢測成果提供後續一九九七坐標 系統2010年成果(簡稱為TWD97【2010】)計算使用。
【二】100年度臺灣本島北部地區基本控制點檢測作業
依據內政部「基本測量及圖資測製實施計畫」並延續99年度莫拉克颱風災區基本控制點檢測及補建作業,本中心100年度辦理臺灣本島北部地區基本控制點檢測作業,採3小時 GPS靜態觀測方式辦理,作業範圍包含臺北市、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市)、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南投縣、基隆市、宜蘭縣、花蓮縣及其外圍地區,總計清理基本控制點1,225點,檢測 1,098點,檢測成果提供後續TWD97【2010】計算使用。
【三】101年度基本控制點檢測工作
依據內政部「基本測量及圖資測製實施計畫」並配合內政部101年3月30日台內地字第1010137288號公告基本控制點TWD97【2010】成果,辦理具TWD97【2010】之基本控制點檢測 工作,採6小時GPS靜態觀測方式辦理,作業範圍為臺灣本島各縣市,總計清理基本控制點1,460點,檢測1,375點,檢測成果提供後續研擬建立現代化TWD97參考使用。
【四】101年度一等水準點e-GPS測量工作
依據內政部「基本測量及圖資測製實施計畫」,以內政部101年3月公告基本控制點TWD97【2010】成果,辦理內政部設置於臺灣本島之一等水準點e-GPS測量工作,遵本中心「採 用虛擬基準站即時動態定位技術辦理加密控制及圖根測量作業手冊」有關加密控制點測設相關規定辦理,作業範圍為臺灣本島各縣市,總計清理2,083點(一等水準點2,070點、一等重力點9點及新、舊水 準原點與副點4點),測量1,991點,測量成果提供一等水準點TWD97【2010】成果(加密控制測量等級精度),詳情請參考作業成果說明。
【五】102年度基本控制點檢測工作
依據內政部「基本測量及圖資測製實施計畫」並配合內政部101年3月30日台內地字第1010137288號公告基本控制點TWD97【2010】成果,辦理具TWD97【2010】之基本控制點檢測 工作,採6小時GPS靜態觀測方式辦理,作業範圍為臺灣本島各縣市,總計清理基本控制點1,426點,檢測1,396點,檢測成果提供後續研擬建立現代化TWD97參考使用。
【六】105年度基本控制點檢測工作
依據內政部「落實智慧國土-國土測繪圖資更新及維運計畫」並配合內政部101年3月30日台內地字第1010137288號公告基本控制點TWD97【2010】成果,辦理具TWD97【2010】之基本控制點檢測 工作,採6小時GPS靜態觀測方式辦理,作業範圍為臺灣本島各縣市,總計清理基本控制點1,483點,檢測1,410點,檢測成果提供後續研擬建立現代化TWD97參考使用,詳情請參考作業成果說明。
【七】106年度基本控制點檢測工作
依據內政部「落實智慧國土-國土測繪圖資更新及維運計畫」並配合內政部101年3月30日台內地字第1010137288號公告基本控制點TWD97【2010】成果,辦理具TWD97【2010】之基本控制點檢測 工作,採6小時GPS靜態觀測方式辦理,作業範圍為臺灣本島各縣市,總計清理基本控制點1,463點,檢測1,421點,檢測成果提供後續研擬建立現代化TWD97參考使用,詳情請參考作業成果說明。
【八】106年度一等水準點e-GNSS測量工作
依據內政部「基本測量及圖資測製實施計畫」,交由本中心辦理一等水準點管理維護作業,其中101年至102年配合基本控制點管理維護作業補建一等水準點64點,另外104年辦理臺灣一等水準網水準測量作業時,新設或補建一等水準點159點,自101年度至104年度合計已新設或補建223點一等水準點,並陳報內政部公告相關正高成果供各界使用。106年度針對上開新設或補建一等水準點,採用虛擬基準站即時動態定位技術辦理e-GNSS測量,測設並提供TWD97【2010】坐標成果各界參考使用,總計完成209點新建或補建一等水準點加密控制測量等級坐標成果測設,詳情請參考作業成果說明。
【九】107至108年度基本控制點檢測工作
依據內政部「落實智慧國土-國土測繪圖資更新及維運計畫」並配合內政部101年3月30日台內地字第1010137288號公告基本控制點TWD97【2010】成果,辦理具TWD97【2010】之基本控制點檢測工作,採蛙跳式6小時GNSS靜態觀測方式辦理,作業範圍為臺灣本島各縣市,2年度計辦理基本控制點2,633點清查檢測工作,檢測成果提供後續一九九七坐標系統2020年成果(簡稱為TWD97【2020】)計算使用,詳情請參考基本測量2020年成果說明。
【十】110至111年度一等水準點衛星定位測量作業
依據內政部「邁向3D智慧國土-國家底圖空間資料基礎建設計畫」並配合內政部109年8月10日台內地字第1090263608號公告「基本測量2020年成果」,辦理臺灣本島一等水準點衛星定位測量工作,測量成果提供一等水準點TWD97【2020】成果(加密控制測量等級精度),詳情請參考作業成果說明。
【十一】112年至113年基本控制點檢測作業
依據內政部「邁向3D智慧國土-國家底圖空間資料基礎建設計畫」並配合內政部108年8月10日台內地字第1090263608號公告基本控制點TWD97【2020】成果,辦理具TWD97【2020】之基本控制點檢測工作,採6小時GNSS靜態觀測方式辦理,作業範圍為臺灣本島各縣市,總計清理基本控制點856點,檢測765點,檢測成果提供各界參考使用,詳情請參考工作說明。